来眼科门诊就诊的市民朋友,尤其是青少年,大多存在屈光不正的问题,其中又以近视为主。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老生常谈的问题,那除了同佩戴眼镜相联系,对于近视,我们还了解多少呢?
在谈论此话题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人眼是怎样看见东西的:
眼结构
(正)屈光
眼睛的结构复杂而又精巧。视物过程,可简单理解为外界物体形成平行光线,经眼睛“屈光”折射,形成焦点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有效正常物像。这种物像信号通过视神经等结构传到大脑视觉中枢,我们就可以看见东西啦。
从前到后,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都参与了“屈光”过程。其中,晶状体因受睫状肌牵拉而具备调节功能,这对我们能随意看清远近至关重要。
睫状肌、晶体调节
什么是近视?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外界光线经眼屈光折射后仅形成一个焦点,且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这种状态称为正屈光,此时我们能清晰看见物体。如果因各种原因,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我们便称之为近视,或屈光不正(另包括远视、散光)。
近视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一、假性近视
前面已经提到,在眼屈光系统中,晶状体受睫状肌牵拉而具备调节功能,可帮助我们视物时远近调节。所谓假性近视,又叫调节性近视,指睫状肌持续收缩,过度调节,形成调节痉挛,导致晶状体屈光度增加,使眼睛处于近视状态。经散瞳可以消失,验光没有度数。好发于青少年,尤其是长期近距用眼者。及早发现,通过适当干预可恢复正常。
二、真性近视
也叫轴性近视,由眼轴过长或眼屈光状态异常(如圆锥角膜、晶体增厚)引起,通过休息或药物放松睫状肌后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不明显,需及时矫正。
三、眼轴、远视储备、正视化
眼轴
眼轴,又称眼前后轴,指眼球最表层(角膜最外层)到眼底(视网膜)的光感距离。正常人眼轴长度在24mm左右。眼轴增长超过生理范围,物像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近视眼,是真性近视的病理基础。一般来说,眼轴增加1mm,近视度数增加约300度。
因发育原因,儿童眼球小,眼轴短,物体成像焦点落在视网膜后,处于视觉发育过程中的远视状态,也称远视储备,是对抗近视的“缓冲区”。如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或消耗过快,低于相应年龄段值,则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较大,故需密切关注。
随着生长发育,儿童眼轴变长,远视储备逐渐消耗。理想状态下,在12岁左右发展为“正视眼”。这种生理性眼轴增长,称为眼正视化。
远视储备量
近视的形成因素
一、假性近视
与长时、近距用眼的不良习惯有关,系用眼过度所致睫状肌调节痉挛。
二、真性近视
(一)遗传:多个遗传易感基因位点已经鉴定,高度近视家族性遗传特点明显。
(二)眼球发育过快,眼轴增长超过正常生理范维。
(三)不良用眼习惯:长时近距用眼,眼球调节储备损耗,调节灵敏度下降,如长期处于眼疲劳状态,可致眼轴增长。
(四)营养:营养过剩、维生素缺乏等均为近视危险因素。
(五)环境:包括户外活动时长不足(与眼调节、自然光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系统等因素有关),光照类型(如LED灯、持续高频不可见和低频可见闪烁光可诱导近视)等。
近视防控
除视力损伤外,近视尤其是真性近视,常导致各类眼并发症,严重影响国民眼健康,因此需持续关注及重视近视防控。
一、加强宣传教育,关注儿童远视储备量,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推广实施眼保健操,增加户外活动。
二、光学干预:积极验光,打破对“眼镜”的偏见,配置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
三、药物:低浓度阿托品的合理使用。
四、中医防治:针刺、推拿、耳穴贴压等综合中医外治法,疏通眼部经气,改善眼部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五、手术:角膜激光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有近视相关症状或需要咨询的广大市民朋友,可关注本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周荐医专栏文章,里面有眼科医生徐永菊的坐诊时间、诊室、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不方便当面咨询的市民朋友也可通过专栏文章里提到的手机、微信等联系方式进行线上咨询。岳池县中医医院,一直致力于以专业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文服务,为您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