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夏日养心正当时,一起来了解下吧!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3-08-04


何谓“养心”?

《黄帝内经》认为“养心”是“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中医认为,人体内心和小肠组成心系,属火;心火温暖血液,推动血液循环;小肠把食物转化为营养精微,使人体能够正常吸收。四季中,伏夏属火,人的心火最旺,这是养心的关键时期。

伏夏养心之道

一、清心寡欲

养心的核心,就是平静心神,清心寡欲,减少各种欲望。如果自己在伏夏时节杂念重生、心神烦躁不安便气血动荡、心神外驰,消耗大量能量。而静心就是让气血按正常的规律运行,自然养生中释放心灵,减少各种欲望,达到内养精神、平心静气、培充人体能量的目的

二、调整作息,静坐养神

古代中医认为夏季应“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这里的晚睡可不是熬夜哦)。顺应夏季昼夜的变化规律,同时适当增加午休时间。心脏病患者尤其要安排好午睡,调查表明,午饭后小憩30分钟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减少30%。起居作息有规律,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疾病发生。同时,静则神安,闭目可以排除杂念。夏季外出活动时,可选择温和的太极拳或钓鱼,达到养心的效果


三、适当运动,控制出汗量

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伏夏时节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另外,出汗多也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但是,该出汗时要出汗,尤其老年人不能闭汗,在空调房里呆的时间不宜过长。

四、饮食调养

饮食以清淡为主,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不宜吃过多辛辣、厚味、煎炸等食物,因为这些高热量食物均可导致生痰、蕴热、化火,或伤脾、痰火扰心而致心悸。适量补充水分,尤其心血管病患者不能和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但又不易过量。中医认为红色入心,在夏季我们可以适量食用红色系类别的蔬果


五、疏通心包经、小肠经

中医讲“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即说人体哪里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探查、疏通此处经络来调理。心包经和小肠经是主管人体心脏的两条经络,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条经络的疏通,达到养心的目的。


夏季养生重养心,希望大家健康饮食、起居有常、平心静气、笑口常开,度过一个健康宁静美好的盛夏时节。


医院OA|招聘邮箱|院长邮箱|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