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2015年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孕产妇应该在怀孕前或孕早期就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以便于疾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预防母婴传播。
艾滋病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艾滋病感染者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高。
二、艾滋病的症状
被HIV感染但还没有出现症状的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们和一般人一样,没有任何不同。从HIV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潜伏期从6个月至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三、艾滋病的感染途径
HI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体液中,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一)洁身自爱,拒绝不安全性行为。
(二)正确使用安全套。
(三)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四)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针刺器械。
(五)保证安全输血。
(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非意愿妊娠。
五、孕产妇的惠民政策
所有孕产妇在孕期可接受一次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检测服务;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均可兔费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可以获得分娩补助;婴儿可免费接受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和抗体检测服务,以便尽早知道婴儿感染状态,并可获得人工喂养的补助。
六、母乳喂养指导
建议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如选择母乳喂养,喂养期间母亲应当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做好乳房护理工作。
梅毒
一、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且危害性很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传染性强,可引发多种器官损害。如果梅毒孕产妇没有及时治疗,传染给胎儿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危及生命。
二、梅毒的症状
早期会在接触部位出现红色结节;随后会出现全身对称性红色皮疹,多见于驱干、四肢等部位;感染两年以上,可发生多个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先天梅毒患儿会出现皮肤粘膜、眼、骨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但隐性梅毒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需要尽早检测,以便尽早预防母婴传播。
三、梅毒的感染途径
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四、如何预防梅毒?
(一)洁身自爱,保持单一的性伴侣。
(二)正确使用安全套。
(三)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四)提倡婚前、孕前、孕早期进行梅毒检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预防先天梅毒发生的。
五、孕产妇的惠民政策
所有孕产妇在孕期可接受一次免费的检测服务;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均可免费接受治疗;还可获得分娩补助。
六、母乳喂养指导
可以母乳喂养,只要没有乳房及乳头破溃,孕期2疗程治疗,婴儿接受预防性治疗。
乙肝
一、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二、乙肝的症状
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可以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食油腻、肝区疼痛、尿色加深、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等。
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食油腻、肝区不适、尿黄色加深、睡眠差、肝区疼痛、脾大、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反复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三、乙肝的感染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血液造成感染。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消化道传播。
四、如何预防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妇女所生婴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是目前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最有效的途径。疫苗接种全程需要接种3针:
(一)出生时,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二)1个月时,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三)6个月时,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
五、孕产妇的惠民政策
所有孕产妇在孕期可接受一次免费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服务;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可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六、母乳喂养指导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在经过主动及被动免疫之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宝宝出生后应尽早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