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国卫办医政函【2023】2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制定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方案,请各地各单位参照执行,指导做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药干预工作。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方案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系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多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以“热、咳、痰、喘”为主要临床特征。
一、预防建议处方
组成:金银花8g、芦根8g、藿香8g、桔梗8g、玄参10g、黄芪15g、防风6g、荆芥8g、太子参6g、白术10g、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儿童实际情况酌情加减。
二、治疗建议处方
(一)风寒闭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推荐方药:华盖散加减。
组成:炙麻黄5g、杏仁5g、炙甘草3g、桑白皮10g、苏子10g、陈皮8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二)风热闭肺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气急,痰多,痰黏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或紫滞。
治法:辛凉宣肺,降逆化痰。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金银花12g、连翘12g、淡豆豉9g、牛蒡子9g、薄荷6g、荆芥9g、桔梗8g、炙甘草3g、淡竹叶8g、芦根10g、炙麻黄5g、杏仁6g、生石膏10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三)湿热闭肺
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午后为甚,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咳痰不爽,口干不渴,纳呆、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苇茎宣痹汤加减。
组成:芦根15g、薏苡仁12g、冬瓜子10g、杏仁6g、射干9g、郁金9g、通草6g、黄芩9g、瓜蒌皮9g、前胡12g、枇杷叶9g、滑石12g、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四)痰热闭肺
临床表现: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组成:炙麻黄6g、杏仁6g、生石膏15g、炙甘草3g、葶苈子10g、莱菔子9g、紫苏子9g、黄芩10g、瓜蒌皮8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五)毒热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面赤唇红,烦躁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而干,舌苔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炙麻黄6g、杏仁6g、生石膏15g、黄连3g、黄芩9g、栀子9g、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六)阴虚肺热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干咳少痰,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指纹淡红。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组成:沙参10g、麦冬9g、玉竹9g、天花粉6g、桑叶12g、桑白皮9g、地骨皮9g、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七)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喉中痰鸣,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辄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推荐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组成:太子参9g、茯苓9g、白术9g、炙甘草3g、五味子6g、麦冬9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八)心阳虚衰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困难,或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烦躁不安,或神萎淡漠,舌质略紫,苔薄白,脉细弱而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病情重,可结合临床实际选用参附龙牡救逆汤或参红葶苈汤加减。若气阴两竭,宜加用生脉散,以育阴潜阳救逆。也可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少量频服以救急;气阴两竭者,加麦冬、西洋参;肝脏增大者,可酌加红花、丹参。
(九)邪陷厥阴
临床表现: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窜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病情重,可结合临床实际选用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若昏迷痰多者,加菖蒲、胆南星、竹沥;高热神昏抽搐者,可选加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和至宝丹。
三、外治建议方案
穴位贴敷:痰多者或肺炎后期迁延不愈或两肺湿啰音经久不消失者,选用敷胸散(大黄、芒硝、大蒜等)外敷背部。
推拿:清肺平肝,点揉天突穴,推揉膻中止咳化痰,横擦肺腧令局部温热,分推肩胛宣肺止咳。
中药灌肠:热盛者,可用中药灌肠液(生麻黄、生石膏、杏仁、黄芩、葶苈子、重楼等)灌肠退热。
中药熏洗:可用青蒿、连翘、赤芍等熏洗退热。
耳穴埋豆:选用支气管、肺、交感、大肠、肾上腺等穴位,适合于各种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