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立夏篇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4-05-14


立夏节气小百科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5日到7之间。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有“大”的涵义,是指植物生长到此时已经比较繁盛了,田间蛙鸣,草木葳蕤,万物生长,立夏标志着孟夏时节拉开帷幕。立夏之后,日照渐长,气温升高,雷雨增多,草木和农作物旺盛生长,带给我们温暖、蓬勃的夏日风光。

立夏养生要点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乃中医养生之大法,因此根据四季气候的不同,每个季节也有其各自的养生重点。

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所说:“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夏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养生在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的同时,也要格外注重养心。

一、慎起居

随着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而心浮气躁、心神不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保持心神的宁静。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立夏以后气候变化显著,应晚睡早起,以顺应阴阳变化,一般以不超过夜间23点至次日早晨7点为宜。同时,适当的午睡也可以改善夏季午后的疲劳、困倦感,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

二、调情志

《黄帝内经》云:“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暑易入心”,故应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通泄自如,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避免心火内生,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

三、慢运动

汗为心之液,且津能载气,立夏过后阳气生发、气温渐升,肌肤腠理大开,剧烈运动带来的大量汗出,容易耗气伤阴、损伤心阳。故应避免在炎热的午后进行高强度锻炼,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能使身体微微汗出的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前可自备一些降温止渴生津的养生饮品如绿茶、绿豆汤、酸梅汤等运动后也应适当补充电解质,如淡盐水等,但切记不可贪凉。

四、清饮食

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心火易亢,则可导致心烦、口舌生疮、便秘等病症。

《修龄要旨》中提到,初夏之时,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日常饮食应以低盐、低脂、易消化及清淡饮食为主,多食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西红柿等;适当多吃酸味的食物,可敛汗祛湿,防止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避免贪凉、不洁饮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谨防急性胃肠炎的发生。

立夏四款食谱清热解暑

一、清拌茄子

  配料:嫩茄子香菜蒜、米醋、白糖、香油、酱油、精盐、花椒各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成小段,放入碗内,撒上少许盐,再投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盘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蒜末,调成汁,浇在茄子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子上,即成。

功效: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

二、凉拌苦瓜

  配料:苦瓜熟植物油豆瓣酱辣椒蒜泥、酱油精盐。

  做法:将苦瓜一剖两半,去瓤洗净后切1厘米宽的条,在沸水中烫一下放入凉开水中浸凉捞出,控净水分。将苦瓜条加辣椒丝和精盐后,控出水分,然后放凉开水中浸凉捞出,放入酱油、豆瓣酱、蒜泥和熟油拌匀即可。

  功效: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止渴消暑。

 三、绿豆南瓜汤

  配料:绿豆老南瓜冰糖少许。

  做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冰糖少许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方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再加入少许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立夏防暑最佳膳食。

四、苦瓜粥

  配料:苦瓜粳米枸杞少许冰糖。

  做法: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

  注意:喝此粥时,忌食一切温燥、麻辣、厚腻之物。

医院OA|招聘邮箱|院长邮箱|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