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1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当前抗战形势问题。毛泽东作关于中日战争形势的报告,指出:现在蒋介石与我们的估计都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近《大公报》两篇社论态度变化,认为鲁南战役是准决战,否认中日战争是持久战。我们对于中日战争的估计,过去也有两种意见。我一贯估计中日战争是持久战,因为中国是大国,日本不能完全吞并中国,同时中国又是弱国,须要持久战争才能取得胜利。张闻天发言指出:我看现在国民党军集中五十个师与日军决战,是很危险的。现在一般人有一种错觉,因胜利而轻敌。这是对日本不正确的估计。事实上国民党有人企图在相当胜利之下便进行妥协。我认为中日战争仍是持久战,这是确定的方针。现在须要全国一致坚持持久战,不要因为小的胜利而冒险。
1989年5月11日
邓小平在会见伊朗总统哈梅内伊时指出: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团结起来,不要把力量消耗在相互争端上。不要自己抵消了力量,丧失了发展时机,使自己处于困难的境地。要利用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我还是一句话“和为贵”。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当前国际缓和的大气候下,只有不怕麻烦,通过耐心对话来解决问题。不要怕麻烦,对话没有战争那么痛快,但只能选择对话,不能选择战争。
1980年5月12日
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工党领袖卡拉汉时,谈到中国四个现代化目标指出:我们是讲实际、从实际出发的。我们的四个现代化,不同于包括你们英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中国人口太多,要达到你们那样的现代化,人均年收入五千至七千美元,不现实。所以,我们提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平均每人年收入达到一千美元,变成“小康之家”,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他谈到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问题指出: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现在是名副其实地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达了,还是属于第三世界,还要继续执行现在的在道义上、政治上帮助第三世界的方针政策。中国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1980年5月13日
邓小平在会见毛里塔尼亚国家元首、救国军事委员会主席海德拉时强调,中国八十年代三大任务的核心是搞经济建设。指出:不管是四个现代化本身也好,实现祖国统一也好,国际反霸斗争也好,关键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情况。所以,现在我们三大任务的核心,是搞经济建设。自己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在国际上尽的义务就有限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收入是全体劳动人民共享,但不管怎么样,你总得像个样子。在八十年代这十年,我们要力争把已经耽误的十一二年的时间抢回来,我们全国人民确实为此树立了雄心壮志。
1948年5月14日
朱德在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团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讲话指出:现在人多队伍大,特别要强调集中统一。部队要既会打仗,又会执行政策,对违反政策和纪律的现象必须认真追究,政策和纪律才可以执行得好,我们才能胜利。要加强部队的政治建设和军事建设。我们部队能打仗,就是靠党的力量,政治的力量。这篇讲话收入《朱德选集》。
1939年5月15日
邓小平在《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在敌后方的两个路线》一文。指出,在敌后方,中国内部经济发生磨擦,主要是存在着共产党和少数顽固分子的两条不同的路线。前者是使抗战胜利,民族复兴的路线;后者是使战争失败,民族灭亡的路线。
1989年5月16日
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1989年5月15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的邀请,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是自1959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于16日举行会晤,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两位领导人就中苏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5月17日,戈尔巴乔夫向中国学术界人士发表演讲,并举行了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