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它是用特制的针将可吸收线埋入穴位,通过长期刺激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以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等效果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作用机理
一、针刺、埋针效应
埋线时,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线可代替针灸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被吸收,也达到埋针效果。
二、组织疗法效应
线作为一种可吸收异物,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适应症
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以及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的患者。
在皮肤科常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慢性寻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慢性病,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人体疲劳综合症及保健等,尤其适应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
禁忌症
一般来说,人体所有穴位中,除去神阙、乳中等穴位不能埋线外,一般没有绝对禁忌症。但下列情况应予注意:
一、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线。
二、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埋入的羊肠线不宜长。
三、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发生晕针。
四、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五、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埋线,妇女月经期慎用。
六、皮肤局部有破损、感染或溃疡时不宜埋线,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七、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此方法。
八、关节腔内禁止埋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和导致关节腔内发生感染。
九、禁针部位禁止埋线。
十、有出血性疾病患者禁止埋线。
十一、对羊肠线过敏的患者禁用此法,本身是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
中医穴位埋线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行一人一针制,防止感染。
二、由于损伤及线的刺激,埋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人反应较重,伤口处有少量渗内液,均为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若渗液较多,应进行局部的排脓、消毒、换药,直至愈合。
三、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体质较柔弱或局部经脉不通者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左右。
四、埋线后4小时内局部禁沾水,不影响正常活动;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较慢,对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所致。
五、体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浅,埋线后可能出现小硬结,不影响疗效,但吸收较慢,一般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可以完全吸收。
有中医穴位埋线治疗需求的朋友,您可直接前往我院皮肤科咨询问诊。岳池县中医医院,一直想您所想,为您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